天津首次對舊石器時代遺址朝陽洞進行發掘 出土文物200餘件

[克裏斯蒂伯] 时间:2025-11-02 09:17:04 来源:蛋黃鳳尾白玉卷網 作者:烏海市 点击:160次
天津首次對舊石器時代遺址朝陽洞進行發掘 出土文物200餘件
天津首次對舊石器時代遺址朝陽洞進行發掘 出土文物200餘件
天津首次對舊石器時代遺址朝陽洞進行發掘 出土文物200餘件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新京報(記者 倪兆中 趙誌遠):今日(11月28日),新京報記者從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獲悉,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薊州區文物保護管理所近日組隊,對朝陽洞遺址的2處洞穴進行正式考古發掘,發掘麵積50平方米,出土了包括舊石器時代石製品在內的各時期文物200餘件。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教授王春雪告訴新京報記者,考古人員此前向社會征集考古線索,接到薊州區村民反映,當地有一個叫做“蜂魔洞”的地方或許有考古價值。考古人員隨後前來查看,發現村民在洞內放置了大量佛像,亦被稱為“萬佛洞”,逢年過節時村民會前來拜祭。
王春雪說,經初步探掘,考古人員在洞口采集到舊石器石製品10餘件,確定洞穴具有考古價值。經過批準,考古人員於今年7月正式發掘,兩個洞穴的發掘工作同時進行,發現兩個洞穴所出土的石器的使用方法不一樣,推測兩個洞穴居住的古人並非屬於同一時代。
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介紹,上述遺址位於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果香峪村西北的小山,海拔270米,背風向陽,視野開闊,具備適宜古人類生存和活動的自然環境條件。其中,朝陽洞遺址1號洞穴較大,洞高4.4米、寬6.3米、進深9.8米。考古發掘表明,1號洞穴遺址曾受到戰國、金元和明清等曆史時期人類在此長期活動的擾動和破壞,目前出土了舊石器時代及曆史時期文物標本、動物骨骼。2號洞穴較小,位於1號洞穴斜下方,洞高3.3米,寬1.88米,進深3.9米,出土了舊石器時代石製品,石製品原料主要以燧石為主,種類有刮削器、尖刃器和石片等。
相關報道:天津首次對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發掘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新華社天津11月28日電(周潤健):經國家文物局批準,近日,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薊州區文物保護管理所,首次對朝陽洞舊石器洞穴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在兩處洞穴遺址中出土包括舊石器時代石製品在內的各時期文物200餘件。
朝陽洞舊石器洞穴遺址位於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果香峪村西北的小山接近山頂處,為2015年開展天津地區舊石器考古重點調查時發現,經初步探掘,曾在洞口采集到舊石器石製品10餘件。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盛立雙介紹說,朝陽洞舊石器洞穴遺址中,1號洞穴較大,共出土舊石器時代文物標本、動物骨骼等100餘件;2號洞穴較小,出土物全部為舊石器時代石製品,數量近70件。這些石製品中,原料主要以燧石為主,石製品種類有刮削器、尖刃器和使用石片等。
記者了解到,朝陽洞舊石器洞穴遺址發掘工作結束後,天津市文物局組織國內高校、科研機構等舊石器考古領域專家進行了谘詢評估。專家們認為,本次發掘填補了天津地區舊石器洞穴類型遺址的空白,尤其是2號洞穴遺址,確認了舊石器出土的原生層位,出土的石製品具有典型的華北地區小石器文化特征。
專家表示,綜合天津以往進行的區域係統調查發掘成果和本次朝陽洞舊石器洞穴遺址考古發現,已初步構建起天津地區距今10萬年以來舊石器文化編年序列。
相關報道:天津首次發掘出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天津博物館:近日,天津市文物局組織專家,對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果香峪村西北的小山接近山頂處的朝陽洞遺址進行谘詢評估。專家認為此次發掘的朝陽洞遺址,尤其是2號洞穴遺址,確認了舊石器出土的原生層位,出土石製品近70件,具有典型的華北地區小石器文化特征。朝陽洞遺址的發掘,填補了天津地區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考古的空白,將天津地區早期人類探源向前推進了關鍵一步。
附:天津舊石器考古大事記
2005年,天津北部舊石器考古專題調查。新發現舊石器遺址(地點)13處,實現天津舊石器考古零的突破,將天津人文史推進到不晚於距今1萬年以前。
2007年,發掘薊州區東營坊舊石器曠野類型遺址。出土舊石器石製品90餘件,遺址距今絕對年代43500年。
2015年,天津北部舊石器考古重點調查。新發現舊石器遺址(地點)14處,首次發現朝陽洞舊石器洞穴遺址;在第IV、III高海拔級階地首次發現下營南嶺、楊莊西山等舊石器地點,年代已經進入到舊石器時代中、早期,不晚於距今10萬年。
2019年,發掘薊州區朝陽洞舊石器洞穴遺址。填補天津舊石器洞穴遺址考古空白,出土舊石器文物標本100餘件,確認舊石器出土的原生層位。

(责任编辑:景德鎮市)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